|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新闻 >> “尚言讲坛”第二十四讲成功举办10月29日上午10点,外国语学院“尚言讲坛”第二十四讲在天津科技大学滨海校区图书馆第二报告厅成功举办。天津外国语大学冯智强教授应邀作了题为“翻译教学场域中的多元合一:基于林语堂典范作品的教学、科研、实践的一体化模式研究”学术报告,着力探讨通过林语堂著译作品实现资源聚焦,建立翻译教学场域,带动共同体成员实践的同步和研究的互动。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江治刚老师主持,吸引了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生、本科生近百余名师生参与。 冯智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书写研究、林语堂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中央文献翻译研究,近年来在《中国翻译》《上海翻译》《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湖北社会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译文、散文百余篇,主持各级科研项目多项。专著《中国智慧的跨文化传播:林语堂英文著译研究》获天津市第十三届社科优秀成果奖。
讲座伊始,冯智强教授指出,长期以来,翻译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翻译理论与实践彼此脱节的问题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而场域中的翻译教学是一个有效整合教学、实践和研究三者之间关系的共同体。 接着,冯智强教授从翻译教学场域中的文本选择:问题与出路、林语堂作品作为教学资源的合理性:为什么是林语堂?、林语堂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模式的文本生成、林语堂一体化模式的实操进阶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冯智强教授指出林语堂作品的真实性、示范性与可行性,与现行教材相比更具感性价值和理性魅力。林语堂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模式中的文本生成主要由美译一体、编译一体和创译一体三种形式生成。随后冯智强教授提出了林语堂一体化模式的实操进阶,包括文本使用进阶、能力发展进阶成果生成进阶。 最后,冯智强教授展望,下一步将努力实现文学和艺术的一体化、文学与非文学的一体化、做人与作文的一体化、生活与艺术的一体化以及内容与形式的一体化,从而做到多元互补,互促共进,这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翻译教学和仅以翻译结果为导向的翻译培训,其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讲座后,与会师生就翻译文本选择、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翻译教学-科研-实践的有机结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为师生在翻译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拓宽了研究思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