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新闻 >>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二届(2016)学术年会分会在我校召开 12月18日,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二届(2016)学术年会天津科技大学分会在河西校区主楼C区报告厅隆重召开,这次分会由我校社科处和外国语学院联合承办。 校党委副书记夏静波研究员、天津市社联专职副主席张博颖研究员出席开幕式并致词,天津市社联科研处处长杨向阳出席开幕式及学术报告会。开幕式及上午的学术报告会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潮洛蒙主持,下午的学术报告会由外国语学院展素贤教授主持。来自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体育学院、军事交通学院、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天津天狮学院共12所高校40多名学者及我校140余名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会议。 本次分会主题为“‘五大发展理念’与‘三个着力’——外国语言文学学术生态建设与发展”,天津理工大学舒伟教授、南开大学王健宜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田海龙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做主题发言。天津科技大学王振平教授、张瑞华教授、江治刚副教授、郑东升副教授、许晶博士和赵俊槐博士也就各自的研究领域做学术报告。 夏书记在欢迎辞中,向天津市社联对天津科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科大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蓬勃发展给予充分的肯定,希望外国语学院能借助天津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这个平台,推出更多有创新、有影响的优秀成果和优秀科研工作者,为积极推动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张博颖主席在致辞中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贺。他指出,“‘五大发展理念’与‘三个着力’”作为本届学术年会的主题意义重大而深远,是深入践行党中央提出推动社会科学发展要求的重要体现。天津科技大学以“外国语言文学学术生态建设与发展”为分会主题,立意鲜明、专业型强、内容丰富,对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具有很好的学术引领作用,为天津市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大会主题发言分为上、下午两场。与会学者围绕语言学、文学、文化、翻译及其与国际关系、法律的关系等研究领域进行了不同语种间的多学科交叉式地深入交流和研讨。王健宜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发展理念与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他通过对“五大发展理念”的深入浅出的理解和阐释,分析探讨了如何运用翻译手段实现“走出去”战略,将中国国情、文化、地域风俗及政治等各方面的中国文化及话语走出国门,迈向世界。舒伟教授的报告题目为“重新解读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叙事:工业革命以来的‘科学与文化’之争及其影响”,通过解读“工业革命”时代的文学书写,尤其是由达尔文主义引发的“科学和文化”之争在文学和社会领域的表现,对当时儿童文学的发展做了言简意赅的回顾,重申了文学与科学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了以“重返童年”为主题的幻想文学的三种集中表现:重返童年书写、 幻想型书写、科学家的童年传记。通过回顾,舒教授还着重指出了维多利亚时代儿童文学书写对我国儿童文学创作及儿童教育的启示。田海龙教授做了题为“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方法:一个案例研究”的报告,介绍了批评话语分析的主要方法:辩证关系方法、社会认知方法、话语历史方法、认知语言学方法、中介话语分析方法等。田教授还用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详细阐述了怎样应用批评话语分析方法来分析话语。天津科技大学的六位学者以“论翻译体与翻译腔——以《尤利西斯》汉译为例”、“关于《令集解》校勘的几个问题”、“基于语料库的文体学研究”、“认罪行为之语言学检视”、“翻译实践介入国际关系研究的路径”、“《浮现》中女性的生存艺术”等题目,围绕各自的研究领域做了精彩的报告。 本次年会分会紧紧围绕“外国语言文学学术生态建设与发展”这一主题,进行多视角、多元化地深入讨论,在保持高水平学术水准的同时,着重开展了学者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大会在与会学者的积极参与下,获得了圆满成功,搭建了一个天津市高校外国语言文学学者之间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学术平台,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学术生态的全面建设和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的实力,提升了学校以及外国语学院在这一领域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附天津科技大学报告人主讲内容: 1、王振平教授的报告题目为“论翻译体与翻译腔——以《尤利西斯》汉译为例”。 王教授对目前翻译界对“翻译体”和“翻译腔”这两个术语不加区分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指出“翻译体”是翻译中有意或无意使用的外来词语或句式 ,是中性表达;而“翻译腔”是指翻译中受外语影响严重,有违译入语正常表现形式的语言。通过实例分析和对《尤利西斯》汉译两译本译例的分析,王教授认为任何翻译都和创作语体有区别,会表现出一定的“翻译体”。“翻译体”和“翻译腔”没有绝对的界限,并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发生转变,建议译者在翻译中合理使用“翻译体”,尽量避免“翻译腔”。 2、张瑞华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基于语料库的文体学研究”。 张教授认为语料库文体学是语言学与文体学的结合,旨在运用语料库技术客观地、定量地分析文本中的文体特征,可以使文体学研究更加客观、更加系统,是对传统文体学研究的重要补充。语料库文体学是“自下而上”的语料库/文本驱动的研究,是基于语料库语言学的三个理论原则。研究层面包括词汇层面、词丛层面、句法层面及语篇层面等。 3、江治刚副教授的报告题目为“翻译实践介入国际关系研究的路径”。 江教授认为,作为一种社会实践行为,翻译实践介入国际关系研究有其客观前提,即国际关系的语际性,同时也是翻译研究和国际关系研究发生社会学转向,朝社会学相向发展的结果。在行为体-结构这个社会学核心问题的观照下,翻译实践介入国际关系研究主要通过塑造“自我-他者”的方式进行,具体表现为后殖民主义的视角、民族志书写的视角、跨语际实践视角以及文化身份塑造的视角。本研究强调了翻译实践在国际规范传播中发挥的能动作用,以检视翻译实践的巨大社会功能。 4、郑东升副教授报告题目为“认罪行为之语言学检视”。 他认为“认罪”一词在日常语言、法学、语言学中有不同内涵,而认罪案件作为案件的一种类型,试图构建一种诉讼机制,快审快结各种案件,受到学界的关注。“认罪”在法学中经常和自首、坦白、忏悔放在一起,并和“态度”一词出现。学者试图构建一种认罪协商制度对及时结案具有重大意义。“认罪”在语言学,尤其是言语行为理论中有不同于法学的理解,奥斯汀和赛尔的理论对于深刻认识“认罪”概念和行为具有启示意义。郑教授认为,“认罪”一词在日常语言、法学和语言学中的不同出现对于更深认识学科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意义。 5、许晶博士报告题目为“《浮现》中女性的生存艺术”。 许晶在报告中着重论述了商业社会中,女性的自我身份、女性意识及女性的生存意义等问题。她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复制与模仿的生存方式虽不具有创新性,却体现了女性的折中主义生存哲学。二是女性对超验主义的崇高与实践,使女性脱离了语言的本体,女性的本真自我浮现出来。三是对孕育的重新认识,使女性进入新型的女性神秘主义中。这些方面让人们对女性的生存及意义给予了重新的认识与反思。 6、赵俊槐博士报告题目为“关于《令集解》校勘的几个问题”。 赵老师对《令集解》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读。《令集解》成书于九世纪中期,是关于日本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律令文书《养老律令》中的“令”的私撰注释书,其博采古代日本各家注释,具有很高的价值。注释大量引用中日两国古代典籍,有些典籍现已不存,因而其文献学价值也很高。《令集解》主要是以手抄本形式流传下来的,刊本主要有江户时代的石川介本以及现在的《新订增补编国史大系》本(简称国史大系本)。现阶段针对《令集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复原散佚典籍方面,据本则是国史大系本。但国史大系本在解读和校录手抄本时存在不少误读、误判,所以很有必要结合各版本手抄本对《令集解》进行重新解读和研究。本次发表以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所藏船桥本《令集解》手抄本为底本,参考其他写本和刊本,尤其结合这次新发现的写本,以第三卷〈职员令〉为例,从异体字误读、断句不当、传抄失误等方面对《令集解》进行了分析和试录。通过对比和分析注释的引用情况,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日本贵族和知识分子对儒家思想以及汉译佛典的接受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