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新闻 >> 外国语学院团委工作巡礼——青春建功新时代,勇立潮头谱新篇五年来,外国语学院团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团委和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落实中央、市、学校团的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围绕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学校育人中心工作,坚定理想信念,聚焦主责主业,创新工作思路,加强自身建设,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学生综合素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发挥了作用,团结带领外国语学院广大团员青年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 一、以构建和谐校园为核心,大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开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四进” 五年来,学院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持续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共青团员意识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开展宿舍文化活动节、班级风云盛典、外语节系列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了“进宿舍”、“进课堂”、“进网络”、“进社团”,有效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 (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三有” 抓住党的十九大、团的十八大、国庆7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科大60周年校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五四青年节等重大事件和历史纪念日,利用主题团日、团课、讲座、研讨、宣讲、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党史团史和革命传统教育,不断深化校史校情和爱校荣校教育,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先后开展了“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争做青春追梦人”、“让青春为祖国绽放”、“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报告会、“青春战‘疫’,共克时艰”、“抗美援朝70周年暨四史学习”、“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制度自信主题宣传教育”、学习习近平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精神等主题团日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在同学们当中产生了“有共鸣”、“有思考”、“有行动”的积极效应。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五贴近” 学院团委充分结合学院实际,根据我院学生特点,通过学习上的交流,生活中的关心,成才中的帮助,搭建团组织和广大同学之间心与心沟通的桥梁。通过举办“扎染体验活动”,“人际关系讲座”、“创新创业培训讲座”、“就业指导讲座”等活动,使我院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学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心灵。 二、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扎实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 (一)大力夯实基层团建 丰富团的组织生活,定期举办“五四红旗团支部”、“活力团支部”、“先进集体”等团内评比活动。将团支部标准化建设作为“五四红旗团支部”评选条件,保证标准化建设落到实处,持续激发基层团组织活力。严肃团内组织生活,落实“三会两制一课”要求,规范基础团务工作流程,用好智慧团建平台。落实团的代表大会制度,定期召开学院团委团代会。积极开展“团支部对标定级”工作,综合运用量化考核、学生评价、述职评议等方式建立评价考核制度,对学院各基层团支部进行考核定级,共青团活力和自主性得到全面加强。近五年,学院共计29个团支部荣获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 (二)大力培养团干队伍 定期开展团干部培训班,围绕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累计开展理想信念、校史校情等各类教育培训活动80余期,培养教育团干450余名,不断提升学院学生骨干培养教学成效。多名团员骨干参加到天津科技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中。其中,天津市第三期“青马工程”学员,2017级徐畅同学撰写的征文《如月之恒,如日之升》,荣登“学习强国”教育平台。近五年,学院共计20名同学获校级优秀团干,61名同学获校级优秀团员,4名同学获校级优秀团干标兵,4名同学获校级优秀团员标兵。 (三)大力完善制度建设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完善制度建设,提升治理能力。学院出台《团支部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完善对团组织的标准化建设工作;修订《外国语学院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手册》,清晰界定素质拓展分和个性发展分的区别;同时修订《外国语学院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先进团支部评选办法》《外国语学院“五四红旗团支部”材料评审量化对照表》《外国语学院学生社团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4项,共青团工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有效提升。 三、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积极加强学生素质拓展工作 (一)抓竞赛活动,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多年来,学院以专业竞赛为龙头的赛事体系,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服务体系、学术讲座品牌工作体系更趋完善。通过各类学术讲座、赛前集训,涌现出一批素质高、能力强、视野宽、能创新的优秀人才。组织团员青年积极参加“21世纪·可口可乐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系列大赛,“中译杯”全国口译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儒易杯”中华文化国际翻译大赛、天津市高校翻译大赛等多项赛事。五年中,取得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全国三等奖1人,天津赛区二等奖5人,三等奖5人,优秀奖10人,“儒易杯”中华文化国际翻译大赛全国二等奖1人。竞赛活动的开展,起到了激励引导广大同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提高素质的作用,进一步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繁荣学术科技文化发挥了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抓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 五年来,社会实践的主题、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规模大、覆盖广、声势强、效果实、反响好的鲜明特色。五年来,共有50余支社会实践团队,超过300人次分赴全国各地,围绕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主题,开展了社会调查、支教扶贫、科普宣传和健康宣教等社会实践活动。无论在双街镇上河花园社区,在翠亨社区,还是在木头窝村的田间地头,都留下我院团员青年深入基层、服务社会的良好形象。同学们在实践中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普遍增强。天津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立项团队达到40支,1人被表彰为天津市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1人代表学校参加天津市“新时代 实践行”文明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的评选。 四、以提高活动质量为关键,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五年来,学院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生力军的作用,注重氛围营造,注重内涵挖掘,活动做到有规模、有体系、有内涵,初步形成了有鲜明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格局。以“红色经典翻译秀”、外语节系列活动和风云盛典行成“一体两翼”的活动体系。 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的建设,通过组织开展英语、日语配音大赛、外文金曲大赛、外文演讲比赛、外语辩论赛、外语话剧展演、科普知识竞赛等10余项等一系列“政治性强、思想性高、辐射面广”的活动,充分展现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和学生艺术才华,全面展现我院学生崇德向善、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五年来,活动参与人数达到1700余人,覆盖了全体团员青年,活动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 回首近几年的工作,我们依然心潮澎湃;展望明天的荣光,我们更加信心满怀。外国语学院团委将在学校团委和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院团员青年,更好地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发挥共青团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为努力开创我校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而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