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学院新闻 >> 疫情防控之健康技能 一、正确佩戴口罩
(一)口罩种类 口罩有很多种,比如工业用、医用等。目前我们常见的口罩主要有4 类: 1.普通脱脂纱布口罩。 2.一次性医用口罩。 3.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分3 层,外层有阻水作用;中层有过滤作 用;内层有吸湿作用。 4.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通常执行美国N95、中国KN95、欧洲FFP2、日本DS2 等标准,不仅满足对非油性颗粒物至少95%过滤效率要求,还具有阻隔血液或传染性体液喷溅的能力,更适合医务人员临床使用。 (二)选择合适的口罩 1.工作场所的工作者、户外工作者均应佩戴口罩。 2.超市、商场、交通工具、电梯、封闭室内办公区域等人员密集场所可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3.普通门诊、病房的医护人员,密闭场所工作人员、经常与人接触职业如保安、快递等可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4.可能接触疑似或确诊病例、实验室检测人员、终末消毒人员、隔离病区工作人员等可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三)正确佩戴口罩 1.一次性医用口罩和医用外科口罩 (1)佩戴口罩时,深色面(正面)朝外,浅色面(反面)朝内,金属鼻夹朝上,佩戴前洗手。 (2)将口罩折面完全展开,紧贴面部,依次覆盖鼻、口、下颌。若为系带式,口罩上方系带于头顶中部,下方系带于颈后。 (3)将双手指尖沿鼻梁金属条,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 (4)调整口罩,使周边充分贴合面部。 2.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 (1)一手托口罩,有鼻夹一面超向外,鼻夹朝上,罩住鼻、口及下巴。 (2)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 (3)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向内按压鼻夹, 并向两侧边移动边按压,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 (4)做气密性检查。双手捂住口罩,快速呼气吸气,感受口罩周围 是否漏气,口罩中间应略有鼓起或塌陷。若感到漏气则重新调整鼻夹及头带。 (四)正确脱摘口罩 1.不要用手接触口罩外表面(污染面)及口罩内表面。 2.若为系带式和医用防护口罩(上下位置头带),则先解开下系带(摘 下下头带),再解开上系带(摘下上头带)。动作轻柔防止产生气溶胶,手部碰触脑、颈后方系带摘下,摘下同时闭眼。 3.摘掉口罩后立即进行手卫生。 (五)戴口罩注意事项 1.医用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不能重复使用。应每4 小时更换一次, 遇污染、潮湿时随时更换。若将口罩带入污染区,出污染区后应摘除后更换。 2.为避免浪费,日常户外短暂活动归家后,若口罩使用时间不长且 未被污染,可以悬挂晾干存放,下次继续使用。若遇污染或前往区域人员密集、时间较长,则需更换。 3.健康人群使用口罩后可密封后按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也可用喷壶 兑500mg/L 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后密封按照生活垃圾处理。病例和医务人员等佩戴的口罩应作为医疗废物按照相关流程规范处理。 二、正确洗手 1.洗手时机 外出归来;饭前便后;护理儿童和老人前;准备食物前;接触过公 共设施或物品后(如电梯按钮、门把手、各种开关、快递等);接触过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后;咳嗽或打喷嚏用手遮掩后等情况,均需及时进行手卫生。 2.洗手方法 使用流动水及皂液/肥皂,按照七步洗手法规范清洗双手,揉搓至少 20 秒(采用快乐洗手法,可唱2 遍生日快乐歌),然后用纸巾擦干或自然晾干。 三、咳嗽和喷嚏礼仪 1.咳嗽和打喷嚏时,应背对人,用纸巾或手肘遮掩口鼻,尽量避免 用双手遮掩口鼻、触及颜面部。 2.咳嗽或打喷嚏后立即清洗双手或使用免洗手消毒剂对手进行消 毒,揉搓至少20 秒。若手部有明显污染物或脏污应先用湿巾清洁双手后,再使用免洗手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清洁双手。 3.日常说话放低分贝,避免唾液喷溅到周围环境和人员。 四、测量体温 1.正常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临床上经 常以腋窝温度代表体温,正常人腋窝温度36.0~37.0℃(平均36.5℃)。 而体表的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化和差异较大,需在室温条件下,以快速红外体温探测仪等设备进行体温检测,测量时可以选择被衣物覆盖的脖子或者手腕。 2.推荐使用玻璃汞柱式体温计,以腋下测温为主。提前将温度计甩 至36℃以下,将其放置于腋窝正下方夹紧,5 分钟后拿出读取结果。若不能做到个人专用,则每次使用后用75%酒精擦拭表面,放于专用洁净器皿中干燥备用。 五、科学就医 1.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腹泻等异常症状,发病前14 天内有疫 情高发地旅游居住史,或发病前14 天内接触过疑似或确诊病例;或发病前14 天内接触过来自疫情高发地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有聚集性发病或流行病学关联,应前往天津市卫生健康委指定的发热门诊隔离救治。 2.就诊途中尽量乘坐私家车或步行,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可能。 若确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则需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选择人员稀少的区域就坐,不与他人交谈。 3.随身携带备用一次性口罩、免洗手消毒剂、消毒湿巾、干巾等,接触过公共区域物体表面应及时进行手卫生。排队时与他人尽量保持1 米以上距离。 4.归家后及时更换衣物、规范洗手、清洗鼻腔和口腔。衣物可用70℃ 热水浸泡消毒半小时,再用洗涤剂清洗后晾晒。 |